播放记录

国粹如何变国潮?当生旦净末丑邂逅互联网风口

时间:2022-03-29 14:03:02阅读:1208
中新网北京3月27日电(刘越)今日是世界戏剧日。作为国际戏剧协会创立的一个纪念日,该节日旨在引起全世界人民对戏剧艺术的重视。在西方国家,戏剧艺术主要被定义为歌舞剧、音乐剧和话剧。在中国,多数人认为戏曲

      中新网北京3月27日电(刘越)本日是世界戏剧日。作为国际戏剧协会创建的一个纪念日,该节日旨在引发全世界群众对戏剧艺术的重视。在西方国度,戏剧艺术首要被界说为歌舞剧、音乐剧和话剧。在中国,大都人认为戏曲才是古代的中式戏剧艺术。

      近些年,中国古代戏曲文化持续推广,不但老年人喜好,年轻一代也正被耳濡目染地影响着。这一国学逐渐变身新式国潮。

      戏曲文化:我和流行音乐撞了一下腰

      “生旦净末丑”是指戏曲中的五大行当。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这句让人耳熟能详的歌词出自《说唱脸谱》,它将京剧与流行音乐相结合,颇具巧思。实在戏歌结合的例子还有良多,如慕容晓晓演唱的《黄梅戏》中进入了《女驸马》的经典唱段“为救李郎离故里”,歌手陶喆则在《Susan说》里援用了京剧名段《玉堂春·苏三起解》。

      比起直接援用,更多的歌手选择把中国古典戏曲元素融入到流行曲风中,周杰伦和李玉刚便是此中的佼佼者。前者的《霍元甲》《发如雪》《兰亭序》,后者的《新贵妃醉酒》《恰好遇见你》《万疆》都鉴戒了戏曲的唱腔,让整首歌听起来很有韵味。

      李玉刚。中新网记者 金硕 摄

      随着互联网的成长和短视频平台的鼓起,“戏腔”歌曲逐渐向网络支流靠近,诞生了一多量如《牵丝戏》《典狱司》《囍》《伯虎说》《平生独一》《探窗》等到处颂扬的融合歌曲。2019年,一颗小葱组合改编的戏曲版《青花瓷》走红,高潮部分老旦气足音亢的唱腔,将原曲中雅致悠然的“天青色等烟雨”描绘得格外汹涌澎湃。

      戏曲元素往往会成为一首歌曲的点睛之笔。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副院长、京剧名家许翠认为,这和戏曲文化本身的魅力分不开,“通过几千年的文化积累,戏曲本身就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所有的文化只有沾到戏曲,它就容易有‘彩’,戏曲的色泽通过元素的相传、改编、包装成了新的流行艺术。”

      都说外行看热闹,熟行看门道。这些流行歌曲中的唱段严酷来说不算“戏曲”,而是“戏腔”。“虽然他们唱的不是京剧,但我倒觉得无可厚非。”许翠笑称,“它表现的是一个时代的样式。艺术这个工具,你得有看门道的,也得有看热闹的。进展朋友们都多多地利用戏曲元素,普遍地传布戏曲文化。”

      戏曲文化:推陈出新 适应潮流是必定趋势

      近日,“中国今世小戏院戏剧40年影响力榜单”发布,此中不乏《我不是李白》《驴得水》《你好,疯子!》《不屈不挠的爱情》等话剧作品。是以,若何让戏曲文化在内容、唱腔、风格上推陈出新,适应潮流,成为破局的重点。

      改编自沪剧《芦荡火种》的京剧《沙家浜》一向是观众喜闻乐见的经典剧目。2021年7月,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和北京京剧院的师生们将这段传奇故事以现代京剧表演的模式搬上了舞台,改动颇多。比如唱腔:古代京剧是湖广音,中州韵,没有根本的观众很难听懂,《芦荡火种》则改成了普通话的吐字;比如时长:原版长达三小时,节奏较慢,新版的节奏较快,把时长紧缩到了两小时;比如表演模式:原版夸大演员的京剧身段及造型,新版的表演则更贴近生活。

      《芦荡火种》剧照。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供图

      许翠认为,“要做到旧戏新演,得重新加工整理内容。戏曲本身是需要不竭立异和改革的。”

      除了在原剧目根本长进行改编,还有不少“旧曲唱新词”的创作。在以年轻受众为主的哔哩哔哩视频平台上,一段戏曲版的《哈利波特》以其魔性的旋律和唱词达到了300万的播放量。

      视频网站截图

      除此以外,京韵大鼓版《指环王》、豫剧版《霍尔沃茨执政阳沟》、京剧唱段《三堂会审伽利略》等中西结合的混搭作品也让网友们忍俊不由。

      戏曲文化:短视频平台或成契机

      “她唱着异乡遇故知,一步一句是相思。”依托一首戏腔歌曲《探窗》,边靖婷、杨淅、朱佳音、朱鹮、程校晨这五位上海戏剧学院的女孩酿成了“网红”。在短视频平台上,这个囊括了老旦、青衣和花旦的“上戏416女团”视频播放总量超过5000万,点赞量超过250万。

      上戏416女团。受访者供图

      谈到走红经历,“上戏416女团”成员小淅儿(杨淅)告知中新网,这是一个美丽的不测,“那时是2019年,自媒体方才鼓起,各大平台上都有良多年轻人上传自己的日常。作为京剧生,练功就是咱们的日常,那时想的是跟朋友们一样跟随潮流发一发,结果没想到遭到这么多人的关注和喜好。”

      团里独一的“老旦”边靖婷则表示,她们受众的岁数非常普遍,小到4、5岁的小朋友,大到60岁的爷爷奶奶,“咱们一向在和朋友们解释,咱们在视频平台演出唱的并非戏曲本身,只是运用了一些相关技法,有歌迷是以去查阅了许多相关资料和信息,对于这一点我真的非常开心,进展朋友们通过这种爱好去深入领会古代文化。”

      是的,随着互联网的成长,短视频平台逐渐成了沟通戏曲文化和普罗公共的一扇窗口。这是一个将戏曲推向新一代年轻人的契机。

      杨淅认为,戏曲人应当自动与时俱进,自动跟随潮流,不竭地将戏曲元素与其他元素进行多样的融合,“之前良多人会认为戏曲是一个固化的、老旧的工具,但现在咱们证明了戏曲有更多的可能性。这对于咱们京剧生来说也是一种鼓舞,鼓舞着咱们不竭地为传承戏曲作出更多的贡献。”

      此外,良多戏曲人还会在平台上发布一些教学、练功、拍戏和化装的视频,共享梨园中的日常生活,一样获得了朋友们的喜爱。

      许翠感叹,戏曲人通过短视频平台取得关注对从业者本身也意味着更多的选择,“短视频的流行给咱们拓宽了良多路。戏曲行业大浪淘沙,一个班里面能出两三个角儿就很胜利了。所以戏曲文化衍生出来的表演、时尚、直播都值得鼓励,在戏曲普及的过程当中,朋友们配合探索,也许就能探索出一些更好的工具。”(完)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

      首页

      电视剧

      返回顶部

      电影

      会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