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记录

好歌献给你 “快歌”献给谁?

时间:2022-05-26 14:03:09阅读:3955
据腾讯音乐数据研究院日前发布的《2021华语数字音乐年度白皮书》显示,2021年度发布的华语新歌数量达到了114.5万,同比增长了53.1%。这一速度意味着平均每27秒就会诞生一首新歌。尽管新歌产量激

      据腾讯音乐数据研究院日前发布的《2021华语数字音乐年度白皮书》显示,2021年度发布的华语新歌数量达到了114.5万,同比增长了53.1%。这一速度意味着均匀每27秒就会诞生一首新歌。

      尽管新歌产量激增,不少网友却不由得感伤,“好听的歌曲太少,能让人记住的歌曲更是不多。”

      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明,随着数字音乐平台和短视频平台的成长,音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音乐创作上的短平快现象愈发严重——有业内助士透露,在一些专业的音乐创作软件赞助下,公式化流水线作曲快的话可能几分钟便能成型,十几分钟出一首歌也不是个例。业内认为:一方面是华语歌曲的生产力不竭加强;另一方面在流量和爆款的鞭策下,作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甚至一味追求速度,不乏拼集之作和流水线作品。

      流量为王 爆款来时忙跟风

      不可是2021年度发布的华语新歌数量首度超过百万,据《2021华语数字音乐年度白皮书》显示,音乐创作者的规模也在不竭扩展,2021年增速远超2020年同期,介入新歌创作的词、曲创作者均突破10万。无论重新歌数量还是创作人数来说都是史无前例的高涨。然而良多网友仍然觉得影像深刻的没有几首歌。

      “选择多了未必是功德。就像给你三双鞋,你就会知道出门穿哪双。但假如你拥有200双鞋,可能也就挑可是来了。”作曲家杨青一语道出了朋友们影像不深的缘由。

      除了选择多以外,不少业内助士认为好作品并没有随着歌曲总体数量的增长而同步增长,出现了大批的平庸,甚至是拼集之作。“毫无疑问现在朋友们都在追求流量。”作曲家邹航认为,这种环境下跟风现象触目皆是,“当一首歌火了以后,朋友们就会一窝蜂全往这一个方向走,都想着保不齐就能火。”出于这种心态创作出来的歌曲生怕“长得都差不多”。

      为了在各大数字音乐平台和短视频平台上能火,易于传唱成为了一个重要标准。邹航说,“现在有个趋势是,歌曲尽可能不要太长,节奏越简单越好,易于传唱。歌曲短了以后,手艺含量无疑也就降落了。”

      自媒体鼓起 作曲从业门槛被拉低

      现实上,创作一部优异的音乐作品需要良多考量。“想要和他人做的纷歧样,必需要思索更多。”邹航认为,流行歌曲的结构并不庞杂,是有其规律可循的,可是写中文歌曲却要考虑到文字的特殊性,“咱们中文有四声,以是在写歌的时候,音乐也要随着音调进行调整。要处置好中文四声的关系,又要考虑旋律的通顺,甚至是整首歌曲的风格。这都需要花功夫去琢磨。”

      业内普遍认为,相较宏大的交响乐,流行歌曲的结构并不庞杂,且有套路可循。随着自媒体的鼓起,音乐创作一味追求短平快,伴奏稍微改一改,旋律稍微换一换就量产了。

      不但云云,随着数字音乐更加深入,音乐创作的本钱也在降低。邹航解释,有些人就在家买一套不那么专业的设备也能够实现作曲甚至是混录。“归正网络上传都会紧缩,不需要追求太好的音质,以是可能这样也能够蒙混过关。此外,有些平台缺乏专业的、标准化的要求和审核,致使精雕细刻的作品得以问世。”还有,随着AI作曲等智能化作曲的成长,有些软件甚至能够赞助朋友们随时随地记录灵感,甚至让没有太多音乐专业素养的人也能够行使这些软件成为“作曲家”。

      业内疑心多 支出与传布度不必然成正比

      让业内助士担心的不可是精雕细刻的流水线现象,还有可能带来劣币驱逐良币的事实。“在伴奏上咱们用一把吉他、一架钢琴能够,用管弦乐团也能够,但这中央的不同就太大了。”杨青认为,从音乐创作到编曲,再到灌音,每一个细节的不同都会直接影响到最后显现的效果,是以精良的音乐作品需要花良多时间和功夫,而不是量产能实现的。

      但让业内助士感应无奈的是,那些精耕细作的支出未必与传布度成正比。“现在大环境云云,朋友们经不起流量的洗脑,洗多了朋友们可能也就记住了。你可能会花很长时间去打磨一个精品,在灌音等方面更考究,可是传布度跟流量相比不必然是一个量级。”杨青认为,音乐创作本质上算是服务家当,“作为作曲家要看你服务的是甚么客户。假如认准的是市场,那么就要稍微放下自己在艺术上的执念;假如更看重艺术质量,就不要在流量和物质上太在意。归根究竟是小我选择的问题。当然,假如两者统筹则是非常荣幸的。”

      思索

      看待音乐创作不行一刀切

      诚然,评判一首歌的黑白,不行简单地以创作时间的长短作为标准。音乐史上,有时间打磨出来的经典,比如歌曲《红梅赞》总共八易其稿,点窜了二十屡次;王立平为央视版《红楼梦》作曲13首,用时整整四年。与此同时,也有不少灵感乍现时的自得之作,比如周巍峙为《中国群众自愿军战歌》谱曲,仅半小时阁下;黄霑写《上海滩》,只用了20多分钟;周杰伦为《亲爱的那不是爱情》谱曲,不到10分钟;叶佳修写《外婆的澎湖湾》仅仅用了10分钟。但这些作品之以是能成为经典、能流传,是由于尽管创作时间可能很短,却有特色,绝不雷同,而且有着词曲作者深厚的积淀作为背书,而不是仅仅依靠作曲软件谱就。

      作曲家杨青也说,看待音乐创作不行一刀切,不行只是简单地用快与慢、简单与庞杂来评判黑白。“业界对于《小苹果》这类歌曲的评价褒贬纷歧,可是我认为它的贸易价值是非常庞大的。” 杨青认为,从创作的角度讲,爆款之以是成为爆款,并不是毫无道理的。首先歌曲必需好听,传唱度高;其次,它必然是符合朋友们当下的心理需求,大致上满足大部分人的审美喜欢。

      最近,湖南卫视播出的音乐综艺《声生不息》选择了一首老歌《好歌献给你》作为推行曲。这首1979年即刊行的歌曲,迄今已有43年的汗青,依旧有着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对于市场上充溢着的大批精雕细刻的流水线作品,业内认为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扭转场面的。但他们也提示,“快歌”虽能一时讨巧,并不行与日俱增。首先,仅依靠一两首爆款生存不是长久之计,无论歌手、创作者还是公司都进展能有源源不竭的、真正让朋友们记得住的优质作品。要做到这点,不行仅凭运气,根本的是实力说话。其次,随着AI的鼓起,这些流水线产物生怕是最先被庖代的。再者,随着美育教育的普及,随着朋友们欣赏水平的进步,对美会有真实的认识和判定。在这种环境下,精雕细刻的“快歌”将越来越没有市场。

      本组文/本报记者 田婉婷 统筹/刘江华

      供图/视觉中国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

      首页

      电视剧

      返回顶部

      电影

      会员中心